回望2024,向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邁進的中國體育產業乘數效應、融合效應、帶動效應持續釋放,體育的多元功能和價值進一步彰顯,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2024年,體育部門積極落實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關于推動體育休閑等服務消費的重要部署,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大力發展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積極培育智能家居、文娛旅游、體育賽事、國貨‘潮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要求,把恢復和擴大體育休閑消費擺在重要位置,發揮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供需兩端協同發力下,體育消費展現強勁發展勢頭,進而成為拉動整體消費增長的重要引擎。據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今年1至10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5%,其中限額以上單位體育、娛樂用品類增長11.5%,高出整體增長率8個百分點,體育消費在挖掘國內市場潛力、助力經濟增長等方面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這一年,體育賽事活動供給力度的加大為消費市場增速提供強勁活力。“十四冬”、全國大眾冰雪季等系列活動進一步鞏固和擴大北京冬奧會“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成果,助力“冷資源”釋放“熱消費”,據2024國際冬季運動(北京)博覽會上發布的《中國冰雪產業發展研究報告(2024)》顯示,預計今年冰雪產業規模將達到9700億元,并在明年突破萬億元大關;5月在上海舉辦的“奧運會資格系列賽”吸引了國內外觀眾4.5萬人次,直接經濟效益達到6.43億元,間接經濟效益達到14.02億元;在北京舉辦的中國網球公開賽成功地將賽事流量轉化為消費增量,門票總收入超8000萬元,創下歷史新高;在北京首鋼園舉辦的世界乒乓球職業大聯盟(WTT)中國大滿貫賽,觀眾超13萬人次,帶動客流同比增幅93%,門票收入5700萬元;馬拉松“超級周末”和活力四射的“村超”“村BA”等賽事活動,不僅滿足了群眾的參賽、觀賽需求,也讓體育產業的“乘數效應”進一步凸顯——借助體育賽事匯聚的人氣,賽事舉辦地的餐飲、住宿、旅游、交通等間接消費實現大幅增長。越來越多的城市通過舉辦體育賽事和活動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能級、拉動經濟發展,體育賽事的流量變成了消費的“能量”和經濟的“增量”,賽事經濟成為擴內需、促消費、穩增長的新引擎。
體育產業的“融合效應”讓體育賽事與萬家燈火相連,共千行百業興盛。體育賽事作為體育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重要途徑,其在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中承載了新的使命。2024年,體育部門繼續推動與相關領域融合發展,培育新業態、新場景、新模式。國家體育總局聯合商務部、文旅部在3月共同印發了《關于開展“體育賽事進景區、進街區、進商圈”活動的通知》,提出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積極培育文娛旅游、體育賽事、國貨“潮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結合“消費促進年”活動,打造一批知名度高、影響力大的賽事活動品牌,發揮體育賽事綜合效益,進一步促進體育與商務、文旅深度融合發展。
今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農業農村部、商務部、文化和旅游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印發《關于打造消費新場景培育消費新增長點的措施》,要求培育包括文旅體育在內的6方面的消費新場景,并在明確“培育文旅體育消費新場景”重點任務中提到“開展‘體育賽事進景區、進街區、進商圈’‘跟著賽事去旅行’‘戶外運動活力山水’行動計劃等促消費品牌活動”。此后,各地體育部門就“培育體育消費新場景”出新招、實招,依托景區、街區、商圈資源培育競技性高、觀賞性強、影響力大的高端體育賽事消費新場景,依托山河湖海等戶外資源培育有時尚感、活力感的戶外休閑消費新場景,并積極培育體育嘉年華、體育文化節等各類體育消費主題活動,挖掘融合消費新空間。
在“賽事三進”活動的帶動下,精彩紛呈的賽事活動在全國各地掀起了“跟著賽事去旅行”的熱潮。盛夏時節,在多地舉行的田徑街頭挑戰賽在城市街頭刮起了運動主題風暴,打破常規的賽事選址和開放式的場景不僅豐富了人們的觀賽體驗,也成功將體育賽事與城市經濟融合發展緊密銜接。以在天津地標景點津灣廣場舉行的2024國際田徑街頭挑戰賽為例,在炫目的燈光和動感的音樂烘托下,市民和游客近距離體驗撐竿跳高運動的魅力,感受競技體育的緊張刺激。觀眾的助威聲不僅助力提升參賽選手的興奮度,也為商圈業績飆升聚勢——比賽當天,津灣廣場全日客流量較平日增長66%,當日營業額較平日增長60%。在河北,全年超過2500項體育賽事活動的舉辦不僅讓運動休閑成為人們生活新常態,也點亮了河北省的消費版圖,讓燕趙大地發出的“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邀請函有了更多回聲。據河北省體育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0月末,河北省今年通過舉辦各級各類賽事已累計拉動各類消費超過120億元,這一數字直觀展現了體育賽事在促進經濟發展方面的巨大潛力。
從騎行、露營掀起熱潮到滑雪板、沖浪板、槳板“新三板”運動蓬勃興起,再到飛盤、腰旗橄欖球等新興運動頻繁“出圈”,體育產業的“帶動效應”日益凸顯——戶外運動成為大眾休閑新選擇,為相關聯的裝備制造、賽事服務、場館運營和培訓行業打開了新的市場機會。利好政策的出臺更為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以冰雪運動高質量發展激發冰雪經濟活力的若干意見》,從持續推動冰雪運動發展、完善冰雪經濟產業鏈條、完善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培育壯大冰雪經濟經營主體、促進和擴大冰雪消費、強化冰雪經濟要素保障、深化冰雪經濟對外合作、加強服務保障等方面作出部署,為冰雪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指出了方向。此外,聚焦加強戶外運動產業市場供給,體育部門繼續加大相關場地設施建設,鼓勵社會資本投入,推動建設山地戶外營地、航空飛行營地、汽車自駕運動營地、運動船艇碼頭和滑雪場等戶外場地設施,進一步夯實運動發展的基礎。在中國體博會打造的政府體育事業專區,培育優質戶外體育旅游目的地及體育賽事舉辦地成為各地政府相關部門招商引資的熱點。在云南大理舉辦的中國戶外運動產業大會,引領戶外運動新風尚的同時,進一步聚集行業資源,有效豐富戶外運動產品和服務供給。
作為體育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體育用品制造業依托科技創新積極轉型升級。為鼓勵和引導體育企業向特色化、專業化、精細化方向發展,國家體育總局公布了體育領域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名單,鼓勵體育企業加強研發創新,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在成都舉行的2024(第41屆)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作為行業進階成果的綜合展示平臺,以多項創歷史新高的數據傳遞了行業回暖的“溫度”,展出的體育器材、體育用品的功能及呈現形式具有顯著的數字化特征,并朝著綠色化、低碳化、高效能、高質量方向發展。從環保可回收人造草坪、運動地板,到搭載AI技術的體測機、健身鏡和無人值守智慧健身房,新技術、新材料在體育用品領域的應用進一步加快,展示了中國體育用品制造業科技創新和制造能力,體現了行業產業鏈向中高端發展的決心。
當前,體育產業發展面臨的機遇前所未有——黨中央、國務院對體育產業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地方政府對體育產業的關心和支持前所未有;社會各界對體育產業的關注程度前所未有;人民群眾對優質體育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前所未有。砥礪前行的中國體育產業錨定高質量發展方向,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展現新作為、實現新突破、作出新貢獻。(轉自12月18日《中國體育報》01版)